每天我們都會經歷不確定性、風險和情緒衝擊,這些都是脆弱或勇敢嘗試的定義。無論是一段新的關係、一次重要的會議、我們的創意流程,還是一次艱難的家庭對話,我們都必須找到勇氣去面對脆弱,全心全意地投入。

我們天生就是要與他人建立連結。沒有這些連結,我們就無法體驗喜樂或和平。然而,我們無法在不讓自己脆弱的情況下建立起這些連結。在《脆弱的力量》中,布朗博士挑戰了我們對脆弱的所有認知。基於12年的研究,她認為脆弱不是弱點,而是我們通往勇氣、全新投入,和有意義的連結的明確道路。當我們敢於在生活中表現脆弱,我們創造了一個機會,讓他人了解我們的真實面貌,並建立更深刻的連結。 

這本書不會教你如何消除生活中的脆弱。相反,正如標題所暗示的那樣,它會教你脆弱的勇氣如何讓你過上更充實、全心全意的生活方式。

以下部分內容摘自《脆弱的力量》

作者介紹

冰山對話,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SAGE, 李崇義李崇建, 薩提爾冰山理論

圖片來源:wikipedia

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

知名學者、暢銷書作家,以及認證的社工師(LMSW),也是休士頓大學社工研究院的研究教授。她花了十二年時間研究人類心靈的脆弱、勇氣、價值感以及自卑感。研究結果被歐普拉、CNN、ABC、NBC、美國公共電視網、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廣泛報導。

2008年,她成為休士頓酗酒與藥物防治學會的行為健康常駐學者。她的文章經常出現在《Self》雜誌、《ELLE 雜誌》、《REAL SIMPLE雜誌》、《Prevention女性健康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 Mind雜誌》以及美國許多報紙上。她也是美國各地廣播節目時常邀請的對象,並被《休士頓女性雜誌》指名為「2009年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布芮尼.布朗2010年在TEDxHouston的演說:「脆弱的力量」(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是TED網站上最受歡迎的演講之一,已超過一千萬人次觀看,並引起廣大的迴響。

如果你想快速了解一下作者和書的部分內容,可以先看看作者的這個Ted演講影片:

脆弱不等於軟弱

Google, AI, 人工智慧, 面試, 模擬面試
沒有面對脆弱和脆弱感受的勇氣,就無法成為真正的勇敢,也無法達成我們想要的目標。例如:害怕被拒絕而不敢將心意表達出來,因此一直無法組成自己的家庭;害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因而在待遇不良的公司硬撐下去;擔心發現自己其實不夠聰明便放棄念書,考不好就說反正都沒念很正常等等。

脆弱是一種自然的人性狀態,每個人都有可能遭遇困難和挫折,甚至會感到無助和無能為力。但只有當我們勇敢地面對這些挑戰,並盡力克服它們,我們才能真正成長並變得更加堅強。

在個人層面,脆弱可能會表現為情感上的困擾、身體上的不適或心理上的不穩定。但是,當我們接受這些脆弱,並學會在困難中保持勇氣和冷靜,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並成為更有自信和自我實現的人。

同樣地,在工作和社會層面上,面對脆弱可能意味著面對失敗、承擔風險,或者面對不公正的待遇。然而,只有當我們懂得勇敢地面對這些脆弱時,才能更好地迎接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的挑戰,並對自己和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為了讓脆弱的定義產生共鳴,布芮尼.布朗請大家用「脆弱是……?」來造句。以下是一些人的回答:

  •  提出不受歡迎的意見
  •  挺身為自己辯解
  •  開口求別人幫忙
  •  勇敢說「不」
  •  創業
  •  替我三十七歲、乳癌末期的太太決定遺囑
  •  向太太求歡
  •  向先生求歡
  •  當兒子告訴我他很想當上樂團的首席,我鼓勵他,就算我明知可能無法達成
  •  鼓起勇氣打電話給剛經歷喪子之痛的朋友
  •  決定送母親去療養院
  •  離婚後第一次約會等等。

 

而當我們的問題是「脆弱,是什麼感覺?」,答案也一樣強而有力:

  •  是摘下所有面具和設防之後,希望真正的自我不會太令人失望
  •  是不再忍氣吞聲
  •  是勇氣和恐懼的交界
  •  就像走到高空繩索的中間,進退兩難
  •  手心出汗,心跳飛快
  •  可怕但興奮的感覺,滿懷恐懼的同時也充滿希望
  •  就像精神病患脫掉束縛衣一樣
  •  是豁出去,冒險一搏
  •  是對最害怕的事情跨出第一步
  •  像把自己全押上了
  •  感覺難堪又恐佈,但又覺得好像重新活了一遍
  •  如鯁在喉,好像心有千千結
  •  好像雲霄飛車到最頂點要往下衝的那個恐怖時刻
  •  是自由和解放。

沒錯,當我們脆弱時,完全無所遁形。沒錯,沒把握所帶來的不安全感,對我們來說猶如酷刑。沒錯,當我們展現脆弱的一面,是冒著很大的情感風險。但是冒險、克服不安、真情流露,絕對不是軟弱

默許自卑比談論自卑更加危險

Google, AI, 人工智慧, 面試, 模擬面試
如果我們想要更勇敢,更能放膽展現脆弱的力量,就必須勇於示弱。例如你設計了一個產品、寫了一篇文章,或創作一件藝術,想和一群朋友分享。但是因為你從小被教導來應對外界的方式,可能讓你在自覺或沒自覺到的狀態下,把你個人的價值和這項創作的評價劃上等號。簡單來說,如果大家喜愛你的作品,你也會看好自己;萬一大家不喜歡你的作品,你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當你把個人價值和創作劃上等號,你就是在讓你的個人價值交由他人決定,成為「迎合別人、追求表現和完美主義」的俘虜。

而當你瞭解自卑,具有克服自卑感的技巧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你還是希望大家喜歡、尊重、甚至推崇你的創作,但你的個人價值不會受到影響。你知道你的價值遠遠超過一張畫、一個創意、一個廣告、一次講道,或一個亞馬遜網路書店的好評。

當個人價值不受影響時,我們更願意展現勇氣,冒險分享個人的才華和天賦。布芮尼.布朗對家庭、學校、組織的研究清楚顯示,克服自卑的文化可以讓人更樂於徵詢、接納與採用意見。這種文化也可以培養全心投入,不屈不撓不屈不撓的人,他們知道在正確完成任務之前,需要一再嘗試,也比較願意創新,發揮創意。

對個人價值的信心,激勵我們勇敢示弱,公開分享,並堅持下去。自卑則讓我們持續渺小、懷恨在心與滿懷恐懼。在容易自卑的文化中,家長、領導人、管理者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去鼓勵我們把個人價值和個人創作連結在一起,因此衍生出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埋怨、閒話、停滯和偏袒,也欠缺創意與創新。

卸下你的面具

Google, AI, 人工智慧, 面試, 模擬面試
每個人都有對抗脆弱的經驗,一部分的人選擇勇敢展示脆弱,而另一部分的人選擇戴上面具或穿上盔甲,來保護自己免於脆弱可能帶來的風險,然而這層保護穿戴得越久,我們就離真實的自我越遠。

布芮尼.布朗在書中提到:「我訪問過的數百人也提出同樣的恐懼:『我現在不能摘下面具了,沒人知道真正的我是什麼樣子,我的伴侶、孩子、朋友都不知道,他們從來沒見過真正的我,連我都不記得面具底下的我是什麼樣子了。』」

但不需要擔心,在書中也有提到,只要你停止和他人比較、停止迎合他人的期望,並告訴自己也相信自己「已經夠好了」,就能允許自己摘下面具。「有了『自足』的感覺就能接納自我價值,設下底線,然後全心投入生活。」

而下面的幾個方法是由「已經夠好了」延伸出來的概念,來幫助我們脫掉不同類型的盔甲:

  • 感恩、珍惜和喜樂能夠幫助我們卸下「打預防針」的盔甲。我們習慣預先想好許多災難,以便在真正的悲劇發生時不那麼痛苦。然而事實是,我們永遠無法做好準備,而這樣做只是在浪費美好的時光,讓我們無法好好享受當下,相反地,感恩、珍惜和喜樂能幫助我們培養從傷痛中復原的能力
  • 自我包容則是幫助我們卸下「完美主義」的盔甲。完美主義事實上會阻礙我們的成長與發展,因為我們永遠都無法達到完美導致裹足不前,若想卸下完美主義的這層盔甲,我們需要好好地接納自己。
    •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員兼教授克莉絲汀.聶夫博士(Kristin Neff)是自我包容研究室(Self-Compassion Research Lab)的負責人,專門研究如何培養與落實自我包容。聶夫指出,自我包容有三大要件:對自己好、人之常情和不偏不倚。她在新書《寬容,讓自己更好》(Self-Compassion: Stop Beating Yourself Up and Leave Insecurity Behind)中,定義這三個要件如下:
    • 對自己好:在痛苦、失敗或信心不足時體諒自己,而不是忽略痛苦或苛責自己。
    • 人之常情:瞭解痛苦和信心不足是大家共有的體驗,每個人都會遇到,不是只發生在「我」一個人身上。
    • 不偏不倚:持平看待負面情感,不壓抑也不誇大感受。我們無法同時忽略痛苦又包容痛苦,不偏不倚的正念是不去「過度認同」想法與感受,以免陷入負面情感中無法自拔。

    如何展現脆弱

    Google, AI, 人工智慧, 面試, 模擬面試
    布芮尼.布朗受邀到休士頓大學的沃夫創業中心(Wolff 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課堂上演講脆弱及經驗的力量。那課程是幫三十五到四十位優異的大學生配對導師,提供他們廣泛的商業訓練,是全美頂尖的大學創業課程。

    在演講完後的問答時間,一位學生問布芮尼.布朗一個問題。他說:「我明白為什麼脆弱很重要,但我做的是銷售,我不知道脆弱該是什麼樣子。如果顧客問我有關產品的問題,我不知道答案,然後直接告訴他我內心的想法:『我是新來的,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那就是展現脆弱嗎?」

    布芮尼.布朗的回答是「該」也「不該」。在那個情況下,展現脆弱是承認自己不知道,正眼看著顧客說:「我不知道答案,但我會想辦法找出答案,因為我想確定你獲得的是正確的資訊。」布芮尼.布朗這麼解釋。不願承認脆弱,承認自己其實不懂,往往會讓人編理由來閃避問題,更糟的是瞎掰。那對任何關係都是致命的打擊,布芮尼.布朗在訪問銷售人員時學到一點:銷售主要是在培養關係。

    如何跨過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了解「融入」和「歸屬」的不同

    Google, AI, 人工智慧, 面試, 模擬面試

    自我價值談的就是愛與歸屬感。布芮尼.布朗請一大群國二的學生分成小組,討論融入與歸屬的差異,他們的答案讓布芮尼.布朗嚇了一跳。

    •  歸屬,是身處在你想待的地方,且那裡的人都想要你。融入,是身處在你真的很想待的地方,但那裡的人不在乎是否有你存在。
    •  歸屬,是因為你的本質而接納你,融入,則要因為你跟其他人一樣才接納你。
    •  歸屬,是我可以做自己。融入,是我必須跟你們一樣。

    他們的定義真是一針見血,而他們也很坦白地談論在家裡沒有歸屬感的痛苦。布芮尼.布朗第一次請國二學生提出定義時,一位學生寫道:「在學校沒有歸屬感很糟,但那跟在家裡沒有歸屬感相比,根本不算什麼。」布芮尼.布朗問學生在家裡沒歸屬感是什麼意思時,他們舉了以下的例子:

    •  辜負父母的期望
    •  無法像父母期待的那麼出色或受歡迎
    •  不像父母那麼聰明
    •  不擅長父母擅長的事情
    •  朋友不夠多,或沒有體育細胞,或沒擠進啦啦隊,會讓父母覺得很丟臉。
    •  父母不喜歡你,也不喜歡你喜歡做的事情
    •  父母不關心你的生活

    因為多數人費盡一番心力之後才感覺到歸屬感,才知道自己是因為脆弱而成為家的一份子,而不是因為家人勉強接受我們的脆弱。我們自己沒有的東西也給不了孩子,所以我們必須努力和孩子一起培養歸屬感。

      後記

      Google, AI, 人工智慧, 面試, 模擬面試

      「脆弱」不是軟弱,我們每天遇到的不確定性、風險和情緒衝擊並非我們所希望的,我們唯一的選擇是「要不要全力以赴」。我們是否接納脆弱的意願,決定了勇氣的強度與目標的明確性。我們逃避脆弱的程度,則顯示我們有多害怕又多不切實際。

      但我們不知道的是,當我們感到脆弱時,其實在別人看來往往是非常勇敢的行為。無論是分享不受歡迎的觀點、生活經歷,還是嘗試困難的事情,我們都會感到全身赤裸裸,容易受到攻擊。然而,其他人眼裡看到的是,有人正在勇敢地冒險和挑戰。

      我們都嚮往完美和萬無一失,但那是不存在的人類經驗。為了我們心中理想的生活,我們需要變得脆弱:全力以赴地生活和愛。隨之而來的可能會是巨大的回報,但有很大的機會會讓我們感到羞恥、心碎、痛苦和失望,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脆弱是一種弱點而不是優勢。不過與其坐在場邊兀自批評,我們應該勇於展現,站出去,讓大家都看見真正的你,這就是脆弱的的力量。

      脆弱的力量_0


      脆弱的力量
      Daring Greatly: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

      作者: 布芮尼.布朗
      原文作者: Brené Brown
      譯者: 洪慧芳
      出版社:馬可孛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