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Franco Antonio Giovanella on Unsplash
有很多原因會導致我們的自我認知,與他人的認知不一致。我們可能缺乏自我意識,因為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習慣是很常見的。 [1]我們可能會欺騙自己來防範不想要的想法和感受, [2]或者我們可能只是缺乏洞察力,因為特定行為可能是多種動機產生的結果。 [3]然而,你還是有機會能像別人看你一樣看自己,儘管這相當需要勇氣和洞察力。
透過反思培養洞察力
Photo by Mimi Thian on Unsplash
- 請一位朋友進行反思性傾聽。反思性聆聽是卡爾·羅傑斯 (Carl Rogers) 最先開發的一種技巧。它目標在於傳達說話者的潛在情緒或潛在意圖。改寫或重述聽眾認為說話者試圖傳達的內容,是你進行澄清的好機會。這種澄清對聽眾和講者都有好處。聽到聽眾將我們的訊息重複給我們,可以讓我們有機會傾聽自己的聲音,並決定我們是否對與他人分享的訊息感到滿意。 [4]
- 你的朋友不需要是受過訓練的 Rogerian 治療師,你只需要讓他們聆聽並解釋那些訊息並識別潛在的情緒,而無需對主題做出判斷或發表自己的看法。
- 如果你的朋友似乎沒有捕捉到你的情緒,你就有很多機會澄清。繼續說,直到你對幫助你的朋友理解感到滿意為止。到活動結束時,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對自己的了解加深了很多。
- 進行有系統的反思以分析你的行為的後果。重述你在特定情況下的行為,然後記下後果或結果。列出行為和結果將幫助你整理思路。結果或後果是否有利?如果不是,請確定可能導致預期結果的行為。 [5]
- 這將幫助你更加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並為改變不良行為提供一個框架。
- 參加性格測驗,以有趣的方式探索自我。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大量此類測驗,雖然它們很少是有效或可靠的,但它們確實有助於將你的意圖引導到內心。和朋友一起做這個活動很有趣,而且還提供了確認別人如何看待你的機會。
- 與朋友一起參加測驗可以讓你測試你的自我認知,與他人對你的認知之間的相符程度。請你的朋友回答適用於你的問題,同時你自己也參加測驗。然後你可以比較答案並討論你的答案不匹配的實例。
- 反思只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內部,但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很困難。安靜的沉思實際上可以提高自我意識和洞察他人對你的看法。 [6]如果你沒有反思自己行為的習慣,你可能會覺得這樣做沒有成效或不舒服,參與有組織的活動會讓你感覺更自在。
- 尋求坦誠的回饋並做筆記。人們常常因為在乎他人感受而減少對對方的批評,這就是為什麼你很難理解他人如何看待你的原因。這意味著你需要允許其他人在不考慮你的感受的情況下分享真相。你可以試著向他們解釋你正在自我探索的旅程中,你需要殘酷的誠實。告訴他們這是你提高自我意識的過程的一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做筆記可以讓你比較不同朋友的答案。這將使你更深入地了解你的行為並幫助你追踪變化。
- 如果你要求提供反饋的人仍然不願意,請指導他或她的回答。請他或她確定你的優勢。然後,讓他或她找出你的弱點。你可以透過徵求關於克服弱點的方法來得到很好的回覆。
- 最好與非常了解你的人一起進行,並且對方不會將此作為傷害你的機會。
- 在你問這個問題之前,準備好自己將聽到不愉快的事情。如果你變得具防禦性,這個練習就沒有幫助。如果你覺得自己變得防禦性,請提醒自己這是一個成長的機會。
了解模仿行為
- 欣賞模仿的價值。實際上,我們在生物學上是有連結的,可以互相模仿。當我們與他人互動時,鏡像神經元會變得興奮。這有時會導致模仿身體表情,並讓我們從內心體驗他人的情緒狀態。 [7]這是同理心的生物學基礎,幫助我們理解他人的情緒親身感受。 [8] 這就是我們在彼此分享個人故事時感受到的連結。同理心幫助我們培養同情心並建立融洽關係。
- 模仿的行為通常是自動發生的,並且不受我們有意識的控制。這意味著它通常會發生,無論你是否願意,並且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你的外在行為。
- 認識到模仿是如何影響你的行為的。當你注意到你的自我意識時,你會意識到模仿行為會影響你的姿勢、舉止、言語、情緒,甚至呼吸。雖然這通常是一件好事,但在某些情況下,你可能會注意到你正在接受他人的負面情緒,並且隨著你周圍的人變得越來越激動,你的情緒體驗也會加劇。 [9]如果你意識到你對某個人或主題的想法或感受,在與另一個人互動後變得更加負面,請反思情況是否有任何實質的變化,或者你是否可能一直在吸取對方的負面情緒。
- 雖然模仿的內在體驗通常是自動的,但你可以控製模仿的外在表達。你可以選擇與模仿相反的方式進行回應。
- 請一位朋友觀察你與他人的互動,並記下誇張或抑制的模仿表達。這些註記能幫助你和你的朋友更加了解你希望改變的具體行為,你的朋友可以做一些手勢,比如拉耳朵,這樣當你模仿時,你的朋友可以提醒你,讓你更加清楚。然後你可以有意識地改變你的行為。
- 確定模仿何時可能會加強特定反應或陰影知覺。由於模仿在很大程度上發生在我們的意識之外,模仿表達的變化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他人對我們的印象。那些沒有表現出模仿的外在跡象的人可能會被視為冷漠無情,而那些積極模仿的人可能會被視為反應遲鈍、好鬥、不穩定或煩人。 [10]
-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印象因為非典型的模仿模式而出現偏差,你可能必須接受別人對你的描述,或選擇有意識地努力來改變你的模仿模式。你可能需要積極努力來增加或減少對他人的模仿,你可以和親密的朋友一起練習。
- 降低反應的強化模式。在面對面的互動中,模仿可以變成周期性的。當一個人變得焦躁不安時,另一個人也會如此。然後互動變得越來越激烈,音量通常會增加,講話變得更有壓力,語言變得更具侵略性,並且手勢和臉部表情變得更加誇張。如果你很容易陷入這種不斷升溫的互動中,你可能需要考慮這種互動是否代表了你對該主題的真實感受、其他人是否見證了你對這個主題的熱情,或者這其實是一種失控的模仿。一旦你意識到你在互動中的情緒,不再代表你對這個話題的真實感受,你就可以改變對談話的反應。認識到鏡像何時可能導致你的想法和感受表達不佳的好處是,你可以使用模仿的相同週期性質來改變互動。這是一種管理印象並確保其他人準確看到你的方法。
- 如果討論變得比你想要的更負面,你可以引入積極的表達方式。偶爾輕輕一笑,也會引發類似的行為回應。
- 逐漸降低音量並軟化語言以降低強度。
- 笑會引導其他人注入幽默感來減輕情緒。
確認個人的預期想法
- 作為傾聽者,參與反思性傾聽,以確保你對談話者的看法是準確的。告訴說話者你想進行反思性傾聽以確保你理解談話內容。這將為你創造很多機會來澄清並驗證你對對方的看法。
- 由於個人偏見或預測,你對他人的反應可能會被扭曲。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引入投射作為一種防禦機制,後來被安娜弗洛伊德擴展。為了避免處理我們自己不可接受或不受歡迎的想法和感受,我們將它們歸因於另一個人, [11]這會影響我們對他人行為的印象,並塑造我們對他或她的反應方式,然後這反過來又會影響對方對你的看法。為確保你準確地感知他人並做出適當的回應,你應該尋求驗證你的看法。
- 不要自欺欺人。我們進行自我欺騙以保護我們的自我意識。我們都擁有自己覺得不那麼良好的特質和行為, [12]卡爾·榮格將這些令人討厭的特徵,以及不可接受的想法和感受的集合稱為影子。將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別人身上,可以減輕我們承認這一點時所經歷的內疚和羞恥。其他人不會故意對你人格的這些部分視而不見,因此否認它們只會抑制你以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如果其他人評論過你的嫉妒、不寬容,或任何其他你最想否認的特徵,探索那些可能的真實性並接受它們。
- 如果你性格中的某些方面給你帶來了相當大的痛苦,以至於你寧願撒謊或隱藏它,那麼你應該努力改變它。而首先你必須承認這些特徵存在才能改變它們。
- 請其他人幫助你提高自我意識。與任何習慣一樣,投射是在潛意識中發生的。一旦確認了你的計劃,請讓其他人在你進行投射行為時告訴你,以幫助你了解自己。
- 除了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投射到他人身上,我們有時還會將他人的投射融入到我們的自我意識中。可能是你生活中的某人將負面情緒和情緒投射到你身上,因此你隨後以負面情緒和情緒做出回應,然後那個人使用你的回答來驗證他或她對你的描述。 [13]請外人觀察你與此人的互動,並分享他們對互動的看法。
Article provided by wikiHow, a wiki that is building the world’s largest and highest quality how-to manual. Please edit this article and find author credits at the original wikiHow article on 3 Ways to See Yourself As Others See You. Content on wikiHow can be shar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References
- ↑Kirsten Parker, MFA. Mindset & Action Coach. Expert Interview. 22 July 2020.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fulfillment-any-age/201110/the-essential-guide-defense-mechanisms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the-social-self/201009/reflection-critical-self-improvement
- ↑https://www.saybrook.edu/newexistentialists/posts/06-04-12
- ↑http://cdp.sagepub.com/content/23/1/67.full
- ↑http://www.psychologicalscience.org/index.php/news/releases/rest-is-not-idleness-reflection-is-critical-for-development-and-well-being.html
- ↑http://www.apa.org/monitor/oct05/mirror.aspx
- ↑http://rstb.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364/1528/2391.full.pdf+html
- ↑http://www.daniel-sonkin.com/articles/emotion_contagion.html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beyond-words/201209/mimicry-and-mirroring-can-be-good-or-bad
- ↑https://outofthefog.net/CommonBehaviors/Projection.html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fulfillment-any-age/201110/the-essential-guide-defense-mechanisms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traversing-the-inner-terrain/201304/projection-and-identity
- ↑Kirsten Parker, MFA. Mindset & Action Coach. Expert Interview. 22 July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