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Sofía García-Bullé
我們都有個人主觀意見。理想情況下,我們的觀點基於知識、邏輯和推理。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如何看待事情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客觀性。
如果我們談論當前全球疫情的情況,在這種充滿主觀意見的情況下,獲得準確資訊和信任專家越來越困難,那麼了解我們的認知偏見如何以及何時出現就變得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識別它們並將它們從我們的思考過程中刪除,以了解事情真正的情況並應對它。
你可能沒有自己想得那麼理性 — 五種類型的認知偏誤以及我們如何被影響
1. 樂觀偏誤(Optimistic Bias)
2. 驗證性偏誤(Confirmation Bias)
3. 虛假資訊的影響
4. 觀察者-行為者(歸因)偏誤(Observer-actor Bias)
5. 可得性偏差 / 可得性捷思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
1. 樂觀偏誤(Optimistic Bias)
Photo by Marija Zaric on Unsplash
樂觀偏誤是傾向於認為未來總是比過去和現在更正面。這對於降低壓力水平和建立一種使我們能夠克服挑戰的心態很有用,但在廣泛存在危險的情況下(例如一個國家的國家層面的性別歧視暴力或全球流行病)也可能存在風險。
這種認知機制導致我們將自己與負面事件分離,並將它們視為遙遠的事件,遠離我們的現實。例如,我們知道出門時可能會被傳染 COVID-19 或傳染給他人,但我們認為這不會發生在自己或我們身邊的人身上。
這無疑是最難被發現和消除的偏見之一,因為這種樂觀態度並不總是需要將其從我們的思考過程中移除。它的困難在於培養判斷力,以了解什麼時候樂觀是有益的、什麼時候更有風險。
延伸閱讀:不要總是樂觀看待每一件事—關於毒性正能量
2. 驗證性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這種偏見發生在出現與我們已認知的事情相矛盾的新資訊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捍衛我們的觀點。當我們陷入驗證性偏誤時,是因為我們在自己的信念和預先驗證知識的濾鏡下閱讀或解釋新資訊,使新資訊證實了我們的信念,而不是與我們的信念相矛盾。例如,列出一系列數字並詢問這些數字有什麼規則可能會使我們的先入之見發揮作用。
3. 虛假資訊的影響
我們通常認為,沒有比親自體驗更好的方式來了解某事。然而我們的記憶可以改變體驗。當我們試圖忠實地記住一個事件時,就會出現虛假資訊偏誤(disinformation bias),但我們記住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處理它的結果。
我們的記憶往往更容易受到事件之後發生的事情的影響,而不是事件本身。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構建事件的記憶。研究顯示,資訊的呈現方式和建立記憶時存在的刺激都會損害它並使其失去準確性。
4. 觀察者-行為者(歸因)偏誤(Observer-actor Bias)
通常,當我們談論自己和我們的錯誤時,我們會尋找外部原因來解釋我們的不足。但是,如果是其他人,我們會更容易去尋找內部原因。比如假設我們開會遲到,我們可能會試圖透過歸咎於航班延誤或交通擁堵來解釋它。如果是其他人遲到,我們傾向於認為這是因為他的行為,而不是因為他無法控制的事件。例如我們說這個人睡著了,或者他忘記了開會的時間。
反之亦然,一個人根據自己的行為解釋自己的錯誤,並根據外部因素解釋他人的失敗。
5. 可得性偏差 / 可得性捷思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
當我們接觸到某個問題使我們低估或高估其次數時,就會發生這種偏誤。例如,如果一個城市一年只發生 20 起汽車盜竊案,但其中 5 起在兩個月內發生在你的社區,你可能會認為汽車盜竊案的數量比實際要多。再舉一個例子,假設在你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你從未在你工作的大學裡目睹過任何性別歧視或性騷擾事件,你可能會認為性別歧視在大學裡並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而那些堅持認為這是一個嚴重情況的人有些誇大其詞。
我們在我們的感知框架內計算某個事件或對象的數量或重複發生。我們使用心理捷徑幫助我們快速評估風險和益處,但這些評估完全取決於我們的看法,這可能是有偏見的、不完整的或錯誤的。
當我們試圖評估和製定對全球疫情或長期封鎖等情況的應對措施時,這些偏見尤其危險。為了不使用腦補,我們必須自我批評,檢查我們收到的資訊,最重要的是,在學習或表達對某事的看法時,不要假設我們的觀點或經驗是規範。
Please edit this article and find author credits at the original The Mindful Word article on Five Cognitive Bias and how they affect us. Content on themindfulword.org can be shar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