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人總是汲汲營營的追求財富,但財富真的能夠讓你快樂嗎?在追求財富的過程我們往往面對許多壓力,而壓力是一種可以殺死我們的情緒反應,許多人不堪壓力負荷而導致各種疾病甚自走上絕路,如何應對壓力變成現代人的一大課題。但其實我們的情緒也可以幫助我們應對壓力和保持健康,你只需要做那些為你帶來快樂的行為:正向思考、玩得開心,以及享受他人的陪伴。
人們可能並不總是知道什麼會讓他們快樂
物質財富在決定幸福方面只起很小的作用
正向思考對我們的健康有益
樂觀、自我效能感和韌性都與正面的健康結果有關
透過與他人的連結尋找幸福
人們可能並不總是知道什麼會讓他們快樂
人們在試圖提高幸福感時面臨的一個困難是,他們可能並不總是知道什麼會讓他們幸福。舉個例子,許多人認為,如果我們有更多的錢,我們會更快樂。雖然我們確實需要錢來為自己和家人買得起食物和足夠的住所,但在達到這個最低財富水平之後,更多的錢通常不會買到更多的幸福(Easterlin,2005)。儘管過去幾十年許多國家的收入和物質成功顯著提高,但幸福卻沒有。雖然法國、日本和加拿大在 1946 年至 1990 年間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增長,但這些國家公民的福祉報告並沒有增加。今天人們的購買力大約是 1950 年代的三倍,但總體幸福感並沒有增加。問題似乎是我們似乎從來沒有足夠的錢讓我們真正快樂。 Csikszentmihalyi (1999) 報告說,年收入 30,000 美元的人認為,如果他們年收入 50,000 美元,他們會更快樂,但年收入 100,000 美元的人說,他們每年需要 250,000 美元才能讓他們快樂。
這些發現可能會讓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並不總是知道什麼可以或可能讓我們快樂,這似乎至少部分正確。例如,Jean Twenge 和她的同事 (Twenge, Campbell & Foster, 2003) 在幾項研究中發現,雖然有孩子的人經常聲稱有孩子會讓他們快樂,但沒有孩子的夫婦實際上報告說比有孩子的人更快樂。
心理學家發現,人們預測自己未來情緒狀態的能力不是很準確(Wilson & Gilbert, 2005)。一方面,人們高估了他們對事件的情緒反應。雖然人們認為可能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正面和負面事件將對他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儘管這些變化確實至少對生活滿意度產生了一些影響,但它們的影響力往往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大。正面事件往往會讓我們感覺良好,但它們的影響很快就會消失,負面事件也是如此。例如,Brickman、Coates 和 Janoff-Bulman (1978) 採訪了中獎超過 50,000 美元的人,發現他們並不比過去更快樂,也不比沒有中彩票的對照組更快樂。另一方面,研究人員發現,因事故而癱瘓的人並不像預期的那樣不快樂。
這怎麼可能?有幾個原因。一方面,人有韌性;當負面事件發生時,他們會發揮自己的應對技巧,這會讓他們感覺更好。其次,大多數人不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經歷非常正面或非常負面的影響,而是適應他們當前的情況。就像我們享受第二塊巧克力一樣,我們吃的比第一塊少,隨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越來越多的正面成果,我們習慣了它們,我們的生活滿意度恢復到一個更溫和的水準(Small、Zatorre、Dagher、埃文斯和瓊斯-戈特曼,2001)。
物質財富在決定幸福方面只起很小的作用
我們可能錯誤預測幸福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我們自己的地位因新事件而發生變化時,我們的社會比較也會發生變化。富人與其他富人比較,窮人傾向於與其他窮人比較,而生病的人傾向於與其他生病的人比較。當我們的比較發生變化時,我們的幸福水平也會相應受到影響。當人們被要求預測他們未來的情緒時,他們可能只關注他們被問到的正面或負面的事件,而忘記了所有其他不會改變的事情。 Wilson、Wheatley、Meyers、Gilbert 和 Axsom(2000 年)發現,當人們被要求專注於他們未來仍將做的所有更常規的事情時(工作、去教堂、與家人和朋友交往,以及等等),他們對真正好的或壞的事情會如何影響他們的預測沒有那麼極端。
如果快樂轉瞬即逝,那麼至少痛苦也有一些相同的品質。我們可能會認為,如果不幸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例如失去伴侶或孩子,我們就不會感到快樂,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大多數人發現快樂程度會恢復到以前的水準(Bonnano et al., 2002 )。健康問題往往會抑制我們的幸福感,而那些患有嚴重殘疾或疾病的人的情緒水平會略有下降。但即使健康受到損害,痛苦程度也低於大多數人的預期(Lucas,2007;Riis 等,2005)。例如,儘管殘疾人更關心社區的健康、安全和接受度,但他們仍然體驗到總體正面的幸福水平(Marinić & Brkljačić,2008)。綜上所述,據估計,我們的財富、健康和生活環境僅占生活滿意度分數的 15% 到 20%(Argyle,1999)。顯然,幸福的主要成分超出或低於外部因素。
正向思考對我們的健康有益
你可能聽說過正向思考的力量——正向思考可以幫助人們實現目標,讓他們保持健康、快樂,並能夠有效地應對發生在他們身上的負面事件。事實證明,正向思考確實有效。對自己的未來有樂觀看法、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結果、願意敞開心扉並與他人分享的人是更健康的人(Seligman, & Csikszentmihalyi, 2000)。
正向思考的力量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但它們都很有幫助。一些研究人員專注於樂觀主義,即普遍期待正面結果的傾向,結果發現樂觀者更快樂、壓力更小(Carver & Scheier,2009)。其他人則專注於自我效能感,即相信我們有能力執行產生預期結果的行動。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以正面正面、建設性的方式應對環境和其他威脅——透過獲取資訊、與朋友交談以及嘗試面對和減少他們遇到的困難。與自我效能感較低的人相比,這些人也能夠更好地抵禦壓力(Thompson,2009)。
正面地思考是可以學習且有益的。 Antoni 及其同事(2001 年)發現,接受過樂觀訓練的悲觀癌症患者,在訓練後表現出更樂觀的展望,並且在治療後不太疲勞。 Maddi、Kahn 和 Maddi(1998 年)發現,包括專注於有效應對壓力的方法的韌性訓練計劃,可有效提高滿意度並減少壓力。
延伸閱讀:如何進行正向思考
樂觀、自我效能感和韌性都與正面的健康結果有關
Suzanne Kobasa 和她的同事 (Kobasa, Maddi, & Kahn, 1982) 認為,與樂觀和自我效能感有關的個人所受的生活壓力源影響較小,那種個體差異度稱為韌性。較能吃苦耐勞者是那些對潛在的壓力生活事件總體上來說更正面的人,他們採取更直接的行動來了解負面事件的原因,並試圖從他們身上學到對未來可能有價值的東西。強大的人使用有效的應對策略,他們會更好地照顧自己。
總之,這些不同的應對技巧,包括樂觀、自我效能感和韌性,已被證明對我們的健康有廣泛的正面影響。樂觀主義者可以更快地從疾病和手術中康復(Carver 等,2005)。已經發現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人能夠更好地戒菸和減肥,並且更有可能定期運動(Cohen & Pressman,2006)。堅強的人似乎能更好地應對壓力和其他負面的生活事件(Dolbier, Smith, & Steinhardt, 2007)。當壓力很大時,正向思考的正面影響尤為重要。 Baker (2007) 發現,在壓力較小的時期,正向思考對壓力的反應幾乎沒有影響,但在壓力時期,樂觀者較不會選擇每天吸菸,而是以更有成效的方式應對壓力,例如透過運動。
採取正面的方法來應對壓力的好處可以持續一生。 Christopher Peterson 和他的同事 (Peterson, Seligman, Yurko, Martin, & Friedman, 1998) 發現,在1936年至1940年期間首次接受大學採訪的人所報告的樂觀程度,預測了他們未來50年的健康情況,對大學生活持更正面態度的學生在 50 年後因各種原因死亡的可能性較小,與不那麼樂觀的學生相比,他們可能經歷更少的意外和暴力死亡。在老年人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發現。在控制了孤獨感、婚姻狀況、經濟狀況和其他與健康相關的因素後,Levy 和 Myers 發現,擁有正面態度和更高自我效能感的老年人健康狀況更好,平均壽命比負面的同齡人長近 8 年(Levy和邁爾斯,2005 年;利維、斯萊德和卡斯爾,2002 年)。 Diener、Nickerson、Lucas 和 Sandvik(2002 年)發現,早年性格開朗的人在 19 年後接受評估時收入水平更高,失業率更低。
延伸閱讀:自我效能感:如何利用它來改善你的人生觀
透過與他人的連結尋找幸福
幸福部分由遺傳因素決定,因此有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幸福(Braungart、Plomin、DeFries 和 Fulker,1992;Lykken,2000),但也部分取決於我們為自己創造的情境。心理學家研究了數百個影響幸福的變數,但有一個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報告說他們與他人有正面社會關係的人——對社會支持的看法——也比那些報告說社會支持較少的人更快樂(Diener, Suh, Lucas, & Smith, 1999; Diener, Tamir, & Scollon, 2006 )。已婚者報告說比未婚者更快樂(Pew,2006),與那些感到更孤立和被拒絕的人相比,與他人有連結並被他人接受的人遭受更少的憂鬱、更高的自尊、更少的社交焦慮和嫉妒(Leary, 1990)。
社會支持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壓力源。 Koopman、Hermanson、Diamond、Angell 和 Spiegel (1998) 發現,社會支持度較高的女性,在適應癌症診斷時所經歷的憂鬱症狀較少,Ashton 及其同事 (2005) 發現社會支持對艾滋病患者俱有類似的緩衝作用,有社會支持的人總體上憂鬱程度較低,從負面事件中恢復得更快,並且不太可能自殺(Au, Lau, & Lee, 2009; Bertera, 2007; Compton, Thompson, & Kaslow, 2005; Skärsäter, Langius, Ågren , Häagström, & Dencker, 2005)。
社會支持以多種方式幫助我們抵禦壓力。一方面,讓我們可以信任和依賴的人直接幫助我們,讓我們在需要時分享恩惠,這些都是社會支持的直接影響。但是在我們周圍有人也會讓我們對自己感覺良好,這些就是社會支持的欣賞效應。 Gençöz 和 Özlale (2004) 發現有更多朋友的學生壓力更小,他們報告說朋友幫助了他們,他們也說有朋友讓他們對自己感覺更好。再一次,你可以看到,女性經常使用的照料和結盟反應是減輕壓力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Article provided by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Please edit this article and find author credits at the original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article on Positive Emotions: The Power of Happ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