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失眠的問題呢?
當你睡不著的時候你都會怎麼和自己對話、都做些什麼?

睡覺是人的本能,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自療的能力。儘管睡覺有多重要坊間已經有相當多的書都強調這一點,尤其是我很喜歡的一本《為什麼要睡覺》,用了許多科學研究來告訴我們睡覺對人體到底有多大的好處。然而,對於睡不著的人們,除了了解睡眠的機制與優缺點、吃保健食品、不碰咖啡因、運動等方法之外,其實更需要被同理,以及了解到自我覺察的重要性。

作者在書中加入了許多自己的生活描寫,並將自己的脆弱不安開誠布公,能夠讓人產生「 我也是這樣! 」的共鳴,並帶你一同探索一個在科學背後沒被看到的失眠因素 — 人際關係

失眠者需要被同理,而非建議或批評 — 好書推薦《找回睡覺本能》

疫情之下的睡眠問題
為什麼睡了8小時醒來還是很累?
睡覺無法被強迫
用寫作來幫助睡眠
後記

 

疫情之下的睡眠問題

Google, AI, 人工智慧, 面試, 模擬面試

在疫情期間,有許多因素影響了人們的睡眠,專家們開始用「 新冠失眠 」( coronasomnia或 Covid-somnia)這樣的詞,來描述疫情造成的睡眠品質不佳。

「 新冠失眠 」是指與 COVID-19 大流行相關的普遍睡眠問題,這個術語是由「 冠狀病毒 」和「 失眠 」兩詞組成的口語術語,用於描述疫情期間人們普遍出現的睡眠困擾。研究顯示,除了感染病毒產生的病徵如咳嗽、呼吸不順暢、疼痛等,所造成的失眠問題之外,還有其他因素也同時影響著我們的睡眠品質,例如:日常生活受到干擾、社會孤立、壓力增加、照顧角色的改變、夢境變化以及心理健康狀況等問題。新冠失眠的出現與疫情引發的身心壓力,和生活方式變化密切相關,對個人健康和福祉造成了相當的影響。

英國的研究人員觀察到,在新冠疫情期間,英國失眠的比例從之前的六分之一上升至四分之一。有調查顯示,在封鎖措施實施期間,中國的失眠率也從14.6%上升至20%。去年5月,意大利在新冠疫情高峰時期,失眠率也達到了令人驚訝的數字,而希臘則有40%的人報告經歷了失眠問題。 

而作者也在書中提到學生因為擔心北部疫情嚴峻而不敢回家,讓學生造成心理上相當大的壓力,加上宿舍空蕩蕩孤獨感倍增,導致了睡眠問題的產生。

為什麼睡了8小時醒來還是很累?

Google, AI, 人工智慧, 面試, 模擬面試

科學研究證實,我們在睡覺時,大腦還是相當忙碌,幫助我們清除體內廢物、修復損壞細胞、整合記憶等等。儘管WHO以及各大研究都建議一天要睡7-8小時,然而作者親身實測認為,身體自己會知道需要睡多少,例如前一天睡眠不足或較疲累的狀態下,隔天就會睡得比較久,為了讓我們有足夠的精神能量;而有的人的睡眠可能只需要4-5小時,睡得更多反而精神越差,因此只需要聽從身體的指揮,信任它,不需要給自己太多壓力區規劃睡眠時間,逼自己達到睡眠KPI。

那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睡夠?作者的評估指標是,觀察自己醒來時是否有好心情,刷牙洗臉時照鏡子看看臉上是否有光澤,眼睛是否明亮有力,就這麼簡單。

睡覺無法被強迫

Google, AI, 人工智慧, 面試, 模擬面試

面對睡覺,不是努力一點就可以達到,越是努力我們可能越難入睡。總是很努力入睡的人們,經常會在遭遇睡眠問題的時候責怪自己,若是平常不是獨睡的人,還會因此責怪身邊的人影響了自己的睡眠,讓彼此關係產生裂痕。

因此我們應該尊重此刻睡不著的自己,睡不著就不要硬是躺著,起來做點小事情,直到睡意來襲。除此之外。為了尊重這樣的自己,作者也從逼迫自己「 放輕鬆 」改為更具體的「 不用力 」,慢慢地察覺身體僵硬的部位,對那些部位下達「 不用力 」的指令,接著身體上下就會互相告知訊息,慢慢地身體就開始放鬆產生睡意了。

用寫作來幫助睡眠

Google, AI, 人工智慧, 面試, 模擬面試

作者透過寫日記來思考、分析睡眠問題,找出睡得好與睡不好的可能因素,並同時探索和接納自我,僅僅一星期就開始看到成效,甚至在十個月後,每個月只有一兩天較難入睡,已成功地找回了睡眠的本能。

寫日記其實是一個被科學實證過的方法。研究顯示,晚上寫下自己的正面經歷可以幫助你改善睡眠品質,讓你睡得更長更深。 

另外研究還發現,睡眠困擾常伴隨著焦慮和煩躁。強迫自己停止這些負面的想法通常無效,反而可能使問題更糟。相反,試著將思緒引導到更快樂的方向,寫下美好的事物。寫作比起單純地在腦海中想像,更能夠深入地處理這些情緒,幫助你放鬆。 

雖然你在疲憊不堪時,不會想花時間在睡覺以外的事情上,但每天花15分鐘寫日記並不會太久。而這個簡單的習慣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讓你第二天感覺更有活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寫日記還可能會成為你睡前的固定習慣,幫助你更容易入睡。 

所以,如果你晚上難以入眠,不妨試試這個方法,寫下自己的正面經歷。這樣或許能幫助你擺脫睡眠困擾,讓你更輕鬆地入夢。至於怎麼寫,作者鉅細靡遺地在書中分享了她的故事,陪伴你一起找回睡好的能力。

後記

Google, AI, 人工智慧, 面試, 模擬面試

感謝啟示出版社的邀請,讓我得以閱讀這本溫暖的著作。起初看到封面,誤以為與宗教相關,然而當得知作者是紐約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時,作為一位對心理學深感興趣的讀者,我開始充滿好奇。更令我感興趣的是,書中提到了我喜愛的另一本書《為什麼要睡覺》,這使我渴望能夠閱讀這個作品。

而事實上,這本書與宗教無關,僅有在其中提及作者的禪修經驗。這段經驗幫助她更深刻地理解打呼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並實驗了一個簡單的方法來避免打呼聲,同時改善睡眠品質。

相較於我過去閱讀的書籍,這個作品和以前所閱讀的都不同不同。它並非著重於科學論點,而是透過作者親身的生活經驗,告訴讀者失眠並不需要自責,並陪伴著讀者一同走上恢復睡眠的旅程,正如封面上所寫的一段話:「 失眠者需要的是被理解,不批判、不侵入的陪伴,而非說教或建議。睡好一切都好,就是找回不需任何條件才值得活的自己。

找回睡覺本能: 我為什麼睡不著? 如何自我復元?


者:汪淑媛
期: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