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們的情緒真正獲得理解,就能有成長的機會。
在諮商的過程,學習與成長的不只有當事人,諮商師也會在這樣的一段歷程中共同成長,在這本書你會看到,諮商師並非無所不知,也不是高高在上,他同時也會擔心自己是不是說得過頭了,或是擔心沒有幫助到你,透過本書你會了解到諮商是什麼樣的過程,以及應該要如何幫助自己。
作者將心理治療過程運用在動物主角們身上: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蒼鷺運用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Analysis)協助蛤蟆先生面對內在小孩和成人,學會分析自己的感覺,發展情緒智商。到了書末,他恢復了以前的開朗,展開全新的旅程。
故事中涵蓋憤怒、潛意識、自我審判、兒童的自我狀態、父母的自我狀態、成人的自我狀態,適應性兒童、挑剔型父母、共謀、情商等心理學理論。將心理知識巧妙融入故事情節,解析20多個心理學專業名詞、可說是展現心理諮商療程的標準範本。
好書推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到底誰是我的當事人?
Photo by:搜狗圖片
對於諮商總是有不同的評論,有的人覺得很有幫助,有的人覺得一點用都沒有。許多人跟書中的蛤蟆先生一樣,希望諮商師能夠直接提供他建議,他只要照著做就可以讓自己好起來,而此書藉由蛤蟆先生與蒼鷺的諮商,來告訴你諮商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尤其是他們的第一次諮商,蒼鷺點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到底誰是我的當事人?是你本人還是叫你來諮商的家人、朋友?」有很多人去尋求諮商師的協助往往不是出於自願,所以打從心裡不信任諮商師,覺得諮商對自己根本沒有幫助,只是聊聊天,「諮商師一點都不懂我。」若要諮商有效果,必須是你本人願意與諮商師合作,讓諮商師協助你讓你幫助自己好起來。
所以蒼鷺解釋說:「心理諮商向來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諮商師和當事人都必須出於自願,也就是說,只有當你是為自己而不是為了取悅朋友們才想諮商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合作,我們既同意合作之後,就得訂定契約,諮商結束後我會將發票寄給你。你瞧,這不是錢的問,為諮商負責的只能是你,而不能是其他任何人。」
PAC人格結構理論
Photo by rethinking-ed.org
書中蒼鷺運用了PAC人格結構理論來幫助蛤蟆先生了解自我狀態,PAC理論又稱為相互作用分析理論、人格結構分析理論、交互作用分析、人際關係心理分析、自我狀態模式(Ego-Statemodel),由人際溝通大師、加拿大心理學家EricBerne(艾立克‧伯恩)於19世紀50年代在《人間游戲》(GamePeoplePlay)一書中,提出了這個著名的理論。他將傳統的理論加以提升創立了整套的PAC人格結構理論。是一種針對個人的成長和改變的有系統的心理治療方法。
伯恩指出,在任何時刻,處於社會群眾中的任何人,都會展現出「父母」(Parents)、「成人」(Adults)或「兒童」(Children)其中一種自我狀態,並且按照不同程度的意願,從一種自我狀態轉換至另一種,這種性格屬性也會反映在一個人的說話應對上,讓他在面對不同情況時,產生嚴厲批判、理性問答或模稜兩可的說話方式。這種自我狀態並非一種「角色」,而是真實存在且可觀察的,引導出特定的心理診斷。
- 父母自我狀態:我們用自己的經驗將養育者內化,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中啟動時,回應的方式就會像父母其中一人(或具備父母地位的人),包括相同的表現、姿態、詞彙和感受等,幫助我們對事件做出直覺性判斷。
- 成人自我狀態:得以客觀自主評估現況,以不帶偏見的行為方式,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察覺的問題或帶出的結論,讓我們對環境與事實進行理性地分析,合理地應對;只有在成人自我狀態中,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實現個人的成長。
- 兒童自我狀態:當內心帶著早年固著的舊事物,在特定情況下被觸動,我們的行為反應就會如同還只是小男孩或小女孩時會有的反應。在兒童自我狀態中,我們會擁有純真的直覺力和創造力;享受任性的快樂,從而感受到親密。
這些狀態並非只有對別人出現,也會對自己出現。
狀態 | 內涵 | 作用 | 運作方式 | 困擾 |
父母自我狀態Parent Ego State | 從父母以及重要他人那裡學到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包含若對生活、對他人、對事件的評判。 | 道德觀的形成,價值的判斷;直覺性地照顧孩子。 | 直覺行事 | 不自覺陷入挑剔父母狀態時,會被人討厭。 |
成人自我狀態Adult Ego State | 針對當下發生的事情和情形,理性評估和應對。 | 理性分析環境及幸實,得體地應對環填及他人;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實現個人的成長。 | 理性行事 | 如果一直理性行事有可能會留下冷漠的印象。 |
兒童自我狀態Child Ego State | 重現小時候的想法、感受和行為 | 擁有直覺力、創適力;擁有任性的快樂。 | 直覺行事 | 在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甚至陷入了一種失控狀態。 |
自我狀態比較表。 (表格來源:知乎)
內涵 | |
父母自我狀態 Parent Ego State |
從父母以及重要他人那裡學到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包含若對生活、對他人、對事件的評判。 |
成人自我狀態 Adult Ego State |
針對當下發生的事情和情形,理性評估和應對。 |
兒童自我狀態 Child Ego State |
重現小時候的想法、感受和行為 |
作用 | |
父母自我狀態 Parent Ego State |
道德觀的形成,價值的判斷;直覺性地照顧孩子。 |
成人自我狀態 Adult Ego State |
理性分析環境及幸實,得體地應對環填及他人;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實現個人的成長。 |
兒童自我狀態 Child Ego State |
擁有直覺力、創適力;擁有任性的快樂。 |
運作方式 | |
父母自我狀態Parent Ego State | 直覺行事 |
成人自我狀態Adult Ego State | 理性行事 |
兒童自我狀態Child Ego State | 直覺行事 |
困擾 | |
父母自我狀態 Parent Ego State |
不自覺陷入挑剔父母狀態時,會被人討厭。 |
成人自我狀態 Adult Ego State |
如果一直理性行事有可能會留下冷漠的印象。 |
兒童自我狀態 Child Ego State |
在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甚至陷入了一種失控狀態。 |
自我狀態比較表。 (表格來源:知乎)
內涵 | |
父母自我狀態Parent Ego State | 從父母以及重要他人那裡學到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包含若對生活、對他人、對事件的評判。 |
成人自我狀態Adult Ego State | 針對當下發生的事情和情形,理性評估和應對。 |
兒童自我狀態Child Ego State | 重現小時候的想法、感受和行為 |
作用 | |
父母自我狀態Parent Ego State | 道德觀的形成,價值的判斷;直覺性地照顧孩子。 |
成人自我狀態Adult Ego State | 理性分析環境及幸實,得體地應對環填及他人;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實現個人的成長。 |
兒童自我狀態Child Ego State | 擁有直覺力、創適力;擁有任性的快樂。 |
運作方式 | |
父母自我狀態Parent Ego State | 直覺行事 |
成人自我狀態Adult Ego State | 理性行事 |
兒童自我狀態Child Ego State | 直覺行事 |
困擾 | |
父母自我狀態Parent Ego State | 不自覺陷入挑剔父母狀態時,會被人討厭。 |
成人自我狀態Adult Ego State | 如果一直理性行事有可能會留下冷漠的印象。 |
兒童自我狀態Child Ego State | 在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甚至陷入了一種失控狀態。 |
自我狀態比較表。 (表格來源:知乎)
書中蒼鷺告訴蛤蟆說,沒有人能迫使任何人進入成人自我狀態,蒼鷺無法直接告訴蛤蟆該怎麼做,只能鼓勵和引導他進入這個狀態,唯有在這個狀態下才能對自己有新的了解。
心理地位與心理遊戲
書中蒼鷺提到:「一旦我們在童年決定了何種態度,就會一輩子始終堅持自己的選擇。之後我們建構的世界都是在印證與支持這些信念與預期。換句話說,我們將自己的人生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圖片內容參考: Taipei IMC
決定好心理地位之後,我們便會利用心理遊戲來不斷的驗證自己的選擇。
以說謊的孩子強尼為例:
強尼的父母和幾個朋友正坐在餐桌喝咖啡,五歲的強尼拖著自己最愛的玩具卡車,在廚房內外盡情穿梭來回。突然間,客廳傳來一陣巨響。強尼的母親走進客廳後,發現咖啡桌上的玻璃花瓶被撞倒,只見滿地碎片。
「是誰打破的?」她問道。
「是狗狗。」強尼回答。
母親當下怒氣沖沖,她知道自己五分鐘前才讓小狗到外面玩。她趨身向前打了強尼,說:「我不喜歡小孩說謊!」
是誰打破花瓶,答案再清楚不過。因此,強尼母親問「是誰打破的」,即是成人自我狀態的詢問,而其心理層面則是誘導強尼說謊——強尼也真的說謊了。母親一陣怒氣,自我狀態從「成人」轉換成「父母」,結局便是突如其來的正義之怒。
我們會說,母親玩的遊戲是「我逮到你了,你這個混蛋」(Now I’ve Got You, You Son of a Bitch;NIGYSOB)。應該留意的是,母親並非刻意且有意識地「陷害」兒子,並且體罰他。反之,她正因所得到的答案而心煩意亂。至於強尼,他玩的遊戲則是「踢我」(Kick Me)。如果他回答「是我打破的」,便無所謂的遊戲了。
而我們並非有意識地操弄,或刻意混淆他人而進行這些遊戲;正因為有時並非刻意為之或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以致一場遊戲可能會困擾你長達數十年之久,猶如身陷囹圄。幸運的是,當我們有所覺察時,隨時都能從遊戲中跳脫出來,主宰自己的人生。
參考資料: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人間遊戲》
知乎
Taipei I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