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我很少對於時事發表看法,不過這次因為太好奇所以去看了許多人的意見,然後心裡就有一些淺淺的想法產生,也有一些相關的書籍想要分享給大家。
老實說我一直都很喜歡理科太太的影音內容,從她一開始分享的一些生活科學到她快速竄紅,讓我覺得理科太太這個人真的非常厲害,她在開始之前都有很縝密的計畫,包含顏色、版面配置等,雖然她說一開始只是做給朋友看,但在一開始就把基礎設置都設定好了。很快地,她的頻道就開始有一些明星訪談,她提出的問題以及回應的內容都相當有深度,讓我更加敬佩她,還一度看了她與Melody合作的那一集就買了Melody的新書,理科太太真的是我心中的理想模範之一,對於她的能力深感佩服。
關於她這次的諮商筆記課程引起了非常大的風波,有許許多多負面的評語,我在第一眼看到這個課程時心裡感覺很複雜,心想諮商的內容拿來做為課程販賣可以嗎?先說明我不會購買此課程,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的內容我都略有接觸了,另一方面這個價格以個人現況來說負擔不起。話雖如此,看到課程大綱其實很心動,感覺好像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再加上影片的品質很高,以及看到購買課程的同時,還能夠支持心理輔導服務時數給 I-LIFE 國際行動協會,好像能夠幫助到其他人的感覺,瞬間對課程的好感度增加。
這堂課程理科太太都是強調希望能夠鼓勵大家邁入心理諮商,上完這堂課似乎能夠讓你一窺心理諮商的面貌,並且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也能鼓起勇氣不去在意旁人的眼光接受專業幫助。不過關於諮商的部分從大綱來看似乎只有幾個單元會談論到(當然這全部的內容都與諮商是有關的,不過就「鼓勵諮商」這一點可能要實際影片出來才會知道有多少比重),這一點可能是很多人會在意的,畢竟諮商的費用不低,要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是一門學問,可能需要付出一些時間和金錢才能達到,加上先前看過將諮商筆記整理出來的書籍(作者有經過諮商師的同意及審閱),因為作者的情況和我截然不同,導致整本書無法引起我的共鳴,對於我的幫助就不大了。因此我擔心這堂課也許對於其他人也會有相同的狀況發生,若是因此讓需要專業幫助的人打退堂鼓,這是否會與這堂課的立意背道而馳了呢?另外又看到課程與理科太太的產品一起販售的方案,不免會讓人質疑理科太太的本意是否這麼單純。
不過我也支持「知識有價」的觀念,雖然是筆記,但這其中包含了影音的設計製作、資料蒐集,以及理科太太本人公開自己脆弱一面的勇氣和時間成本,這些資訊讓有需要的人付費取得是公平的,加上這筆費用若是能夠幫助想諮商的人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而不需付出試錯成本,那麼這樣的課程搭配這樣的價格我自己認為是合理的。但還是有專家指出這似乎遊走在法律邊緣,並且缺少了專業背書,若產生了不良的後果並非理科太太可以承擔,這一點也值得大家在購買前思考看看,到底自己希望能從這堂課得到什麼,最終想要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以上是我看到的一些資訊以及我個人的淺見,也許可以讓有興趣想購買這堂課程的人參考看看。
目前我自己已經停藥兩年了,當初很幸運地遇上了好醫師,藥的劑量調得非常好,也很早發現病症並有強烈的目標想要好起來,剛好也有時間能夠一週運動三天,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停藥了,不過若是經濟允許我還是會希望能夠進行諮商,畢竟人生有許許多多的難題需要面對,且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盲點,這時候若是有一位專家協助你,也許你能夠更知道方向來讓生活變得更好,而當你改變了身邊的人也會跟著改變,這筆花費會是相當值得的。
最後我想推薦一些書籍給有需要的人參考,若是你的經濟狀況不允許,而你目前還不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只是想要了解自己,改善與自己的內心對話,那麼也許你可以到圖書館借閱這些書籍來看看:
📙關於自我覺察與認識自己相關的書籍:
📕關於自療與創傷的書籍:
📚心理學相關書籍:
推薦指數⭐️⭐️⭐️⭐️⭐️
- 《人間遊戲》:《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理論原典‧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博客來連結)
人間遊戲是精神病學家埃里克·伯恩 (Eric Berne) 於 1964 年出版的暢銷書。 他描述了三種角色的自我狀態—父母、成人和兒童,並假設許多負面行為都可以追溯到這些角色的轉換或混淆。例如:一位以「控制型父母」的身份與員工交談的老闆,通常會引起員工自卑的服從、憤怒,或者其他像孩子面對父母般的反應。本書的後半部分列出了36個常見的「心理遊戲」,在這些遊戲中,人們通過一系列有規律的、可預測的「角色」進行互動,這些「角色」在表面上是合理的(也就是說,它們對旁觀者甚至參與者來說都是正常的), 但實際上隱藏了各個相關人事的「內在心理獲益」,並導致明確定義的可預期結果,雖然通常都適得其反。作者使用口語化的方式,如「我真壞,有本事你就阻止我。」、「看你能不能抓到我」作為遊戲命名,為了引起讀者最大的共鳴。
- 《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博客來連結)